赵先有(1928年—1952年),1928年出生于乐亭县董庄乡庄坨村一农民家庭。19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很快被提升为班长、排长、团掌旗员。因表现机智勇敢、英勇善战,曾三次立功。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被评为模范党员。
1950年,赵先有响应“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”的号召,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582团开赴朝鲜战场,由于作战勇敢,升为连副指导员。1952年10月2日,在保卫开城战斗中,志愿军部队从敌人手中夺取了“六七”高地。10月3日,赵先有所在的6连奉命由连长带领去坚守“六七”高地。中午,敌人进行反扑,战斗异常激烈,连长身负重伤。赵先有得知后,立即向营长请求上高地接替连长指挥战斗。得到批准后,当天下午他来到阵地,冒着敌人的炮火观察地形,检查战斗准备情况。为了减少伤亡,他将20名战士分成3个战斗小组,进入掩体隐蔽,并加修工事。
整个夜间,敌人轮番向高地进攻,都被打退。为了更多地杀伤敌人,将近拂晓时,赵先有指挥战士将爆破筒埋在阵地前沿,用电线做火线,当地雷用。天亮后,敌人又集中兵力向高地扑来。敌人进入布雷区时,爆破筒炸声震天响,敌人被炸得溃退下去。10月4日入夜,敌人用猛烈炮火和4架飞机轮番对“六七”高地进行轰炸。这时,战斗已持续两天一夜。赵先有组织两个战斗小组反冲锋。
由于战斗激烈且持续不停,饮水无法供应。赵先有强忍口干舌燥,将仅有的两壶水送到战士们嘴边,自己滴水没沾。战士们称他为战地的灵魂、战士的心。战士们都觉得有副指导员在,就有主心骨,就有必胜的信念。
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,“六七”高地被敌人的飞机大炮给削下1米多厚。赵先有头部两处负伤。10月5日清晨,赵先有臂部又负伤,仍坚持指挥战斗,又接连打退敌人数次进攻。上午,敌人集结了一个营的兵力,在8架飞机、12辆坦克的配合下,发动更为猛烈的进攻。顿时,高地成了一片火海,报话机被打坏,与上级失去联系,战士们身体被烧伤、耳朵被震聋,伤亡很大。在赵先有的指挥下,英勇的战士们以大无畏精神,把冲到阵前的一批批敌人刺死。最后,阵地仅剩两名同志。通信员刘顺成身负重伤,将双目失明的赵先有挟进防空洞。这时,增援部队冲了上来,打退冲到阵前的敌人,守住了“六七”高地。当增援部队在防空洞找到赵先有时,他身负五处重伤,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战后,六连被命名为“英勇顽强、牢若泰山的钢铁连”。志愿军总部为赵先有追记了特等功,并命名为革命烈士。他的遗体与黄继光、杨根思等烈士一起安葬在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。
(王振良 辑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