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栏旁的乳牛分喂器持续运转,不断搅拌酸化奶并保持恒温,一头头乳牛在科学的喂养下健康茁壮成长;通往挤奶厅的通道上,一头头壮硕的奶牛排队而行,红外线通过扫描牛颈项圈的芯片,监控奶牛的身心状态,自动分区门将发情、生病的奶牛隔离,进一步处置……看着眼前苦心经营的牛场,高新区三女河办事处三女河村支部书记、杰帅奶农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王振存感慨地说:“这么多年,奶牛的饲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科学喂养,科技赋能,让牛奶更安全更放心。”
从30多头牛发展到2000多头牛,从日产奶两三吨到现在的30多吨,回顾14年的发展历程,王振存五味陈杂。2008年,在奶牛养殖政策的大背景下,奶牛养殖从分散经营转向集中饲养、集中管理,高新区杰帅奶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。王振存建起奶牛养殖小区,吸纳各家各户的奶牛入场饲养。“当时我养了30多头牛,散户陆续入场后,一共才200多头,每天产奶两三吨。”王振存回忆说。那时,牛场为散户提供牛棚、水电、奶厅。然而,由于各家各户都有各自的养牛“高招”,产出的牛奶质量良莠不齐。“没有标准、科学的饲养,有时一头牛甚至会污染一千头牛。”王振存说。
王振存在牛场查看饲料情况。 记者 魏伟 摄
随着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2015年,王振存的牛场在奶牛养殖政策的大形势下,迎来了第二次转型升级。王振存收购散户的奶牛,实行封闭的养殖方式,采用规模化养殖场的管理方式,并开始为牛场注入科技力量,科学饲养、科技监管,打造高智能化“智慧牧场”,为奶产品安全戴上了科技“紧箍咒”。
“牛的饮食和人不同。人的饮食丰富多样,而牛要长期吃一样,越稳定越好,规模养殖,喂养更要计量精准。现在我们有精准饲喂系统,玉米、豆饼、青储等的投喂量,系统都有记录。”对于奶牛的科学饲养,王振存如数家珍。在奶牛的饮食上,王振存聘请了博士团队研发饲料配方,将草、料等标准化。奶牛用的兽药,有专门供应渠道,确保安全有效。奶牛的挤奶次数、投喂次数、起粪次数均有严格标准,并有全程视频监控。在挤奶厅,一个巨大的圆盘上,工作人员正在用设备为数十头奶牛挤奶,每头奶牛旁边的显示屏上,显示着奶牛的编号和出奶量等信息。“牛场里24小时无死角监控,所有数据全部汇总到系统上,我在办公室就能查看每个环节、每头牛的情况。”王振存说。奶牛的脖颈上戴着装有芯片的项圈,时刻识别奶牛的发情、伤病等情况。“高科技让我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,靠人力在2000多头牛中寻找‘问题’奶牛,无异于大海捞针。”王振存感慨的说。
在奶牛品种的选择上,牛场通过引进优良高产品种奶牛,购进核心奶牛群来生产优质的生鲜牛奶和繁育良种奶牛。“我的经营理念和别人不太一样。”王振存谈起了一段往事。几年前,国内怀孕五六个月的奶牛售价约12000元,而进口10个月大的牛犊在最低谷时价格仍逼近14000元。当时,王振存一口气买下了300头澳大利亚牛犊,第二年又加购了300头。很多人不理解,说:“你买国产奶牛,到家两个月下崽,牛犊落地就能卖钱,挤奶还能挣钱,两个月就能见效益。进口牛不仅贵,而且还得饲养一年,饲养费用要1万多。”然而事实证明,王振存的选择是正确的。熬过了两年的痛苦期,600头成年澳牛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惊喜。“去年澳牛出奶量单产平均40公斤,最多的一头牛能达到80公斤。”王振存说。
奶产品的运输环节同样重要。为保证奶产品运输环节的安全,王振存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,对奶产品的装卸和运输进行严格监管。牛奶的运输车辆上,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和视频监控,运输人员途中不得无故停车,停车需要提前报备,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。同时,还规定了运输时间,运输车辆必须在指定时间到达目的地。
经过14年的苦心经营,如今王振存的牛场存栏奶牛达2000多头,日产鲜奶30多吨,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,并通过实施粪污处理改扩建项目,实现粪便干湿分离、雨污分离,实现对周边环境无污染。王振存的诚信经营和优质产品,赢得了客户的青睐,他们与伊利公司签订了牛奶销售合同,鲜奶全部销往滦州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。
企业实现快速发展,王振存始终不忘社会责任。疫情期间,王振存多次捐款、捐物,助力疫情防控一线,并慰问建档立卡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监测户这一特殊群体。同时,王振存荣获脱贫攻坚工作表现突出个人,杰帅奶农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省级扶贫龙头企业。
诚信经营谋发展,科技赋能乳飘香。对于未来,王振存掷地有声地说:“我们会以匠心品质,严格牛奶生产工艺,生产出更好、更优的优质牛奶,为消费者的健康护航。”
记者 魏伟 通讯员 韩伟 刘坤